close

      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在高雄旗山的八軍團開會,此會未邀請災區的地方首長和災民代表參與,卻延請企業加入重建計畫。為何不讓地方參與?劉兆玄院長的說法是:「策略性層級的重建會議,不需要與災民代表討論」。至於企業如何參與重建?運籌帷幄的劉兆玄院長胸有成竹地說:「政府出地,企業興建;已經捐款賑災的企業不需要另外捐錢,而是利用已經捐出來的錢認養災區,由企業提出方案,重建災區的觀光產業或推動就業方案,再由政府監督執行」。

     這個白天受報章抨擊,晚上遭名嘴修理的政府,終於學會了「同理心」:不是與災民的同理心,而是與企業的同理心。

     一個與災民有同理心的政府,不可能說出「重建策略的層級很高,所以不需要災民參與討論」;惟有不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府,才會希望災民只要窩在收容中心,靜待安置和復原即可,千萬不要過問重建策略。重建如果想成功,策略必須高明;策略要高明,態度就不能高傲。政府如果只想把災民「當人看」,人民自然會視政府「如寇讎」。

     相對地,政府對企業卻饒富同理心。這份同理心展現在邀請企業參與重建計畫的三項設計上:一是「政府出地,企業興建」,二是「已經捐款賑災的企業不需要另外捐錢」,三是「企業就已捐之款項認養災區,自提重建方案」。這三項體貼的設計,替某些企業解決了「賽錢」的困擾。

     企業在這場天災人禍中,所承受的苦難來自「賽錢」。由於坊間將知名企業的捐款做成對照表,一邊是上次對四川汶州地震的樂捐,一邊是這回對莫拉克颱風的心意。編製這份對照表的用意,非常清楚,也因此逼得許多大企業只好「賽錢」。只是,當前的經濟環境實在不好,心有餘卻力不足的企業家,不在少數。所以,賽錢箱中的善款,不樂之捐的比例恐難推估。

     現在,充滿同理心的政府已經邀請企業家參與重建計畫,這一政策既能緩解賽錢所造成的壓力,也可以終止賽錢所引起的損失。因為,企業可以支配自己的捐款,按照自己所提、政府認可的方案重建災區。

     企業可以支配自己捐出的款項,本來是好事一樁,因為如此可以確實掌握捐款流向,減少中間莫名其妙的耗損;而且一個善良的企業,可能藉此機會,加碼建設自己的鄉土,原本捐了一億元,現在追加二億元,最後以三億元完成一個災區的家園重建,給失所的同胞免於流離,給沒有片土寸瓦的災民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對於這種企業,全國應該結草銜環以對。

     但企業如果可以支配自己捐出的款項,也就可能出現惡質的企業,從已經認捐的善款中,回扣部份款項,拿所剩的金額搞定工程,一樣交差結案。對於這種企業,社會也只能感謝,不然怎麼辦?

     問題是,有意參與重建計畫的五、六十個企業,誰良善,誰惡質?社會如何分辨,政府怎樣篩選?

     政府不能用BOT的思維,設計災後重建策略,而「企業出資,企業興建,然後移轉給災民使用」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BOT計畫。政府曾經以BOT的方式興建高鐵,如今悔憾良多;電影海角七號裡的恆春鎮鎮民代表會主席說:「飯店也BOT,山也BOT,土地也BOT,現在連海也要BOT」,一言道盡多少市井小民對BOT的深惡痛絕。事實上,不是BOT的本質邪惡,而是我們的政府從來就沒有學會如何駕馭BOT這項機制。既然如此,災後重建就不要再搞BOT了。

     災後重建,應該一鞭到底:從國土保育、基礎建設、家園重建到產業重建,必須由政府負責到底,不宜推諉旁貸。部分企業主動規劃認養某些災區、獨力興工建屋協助災民,自可樂觀其成,但已收龐大捐款,加上政府準備投入的鉅額救災預算,如果採取BOT模式思考,要全面性地將家園和產業重建的工作切割給民間企業承作,這種政策必然如同今年年初的「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一樣,終將在政府控制不到的第二個與第三個環節上脫勾,最後一事無成,失業率繼續朝7%惡化。殷鑑不遠,何苦重蹈覆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X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