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
新憲解讀系列之一
新憲會否造成「恆藍」及「永綠」的固化社會

社論


《國大職權行使法》復議失敗,修憲工程將進入正式程序。唯絕大多數的國人迄仍不知這次修憲的真義為何,更不知此次修憲對未來憲政有何影響。本系列社論願試為闡述,今明兩天先論「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
修憲後,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為:總額一一三人,其中各縣市直選名額為七十三人,且採單一選區制,一區一人,各縣市至少一人。其餘名額則為: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人,仍採多席位直選產生;不分區政黨比例名額則為三十四人。

實施新制,選舉區必須重新劃分,亦將迫使現有的行政區面臨調整的壓力,否則將嚴重違反「票票等值」的原則。因為,依照「直選七十三人」的規定,在二千三百餘萬人口中,平均約三十餘萬人始可選出一席;唯現行的行政區域,人口在三十萬人以下的有金、馬、澎、台東縣和嘉義市,依據「各縣市至少要有一席」之規定,卻皆能分配一席。至於其他像竹市、基市、花蓮等人口略逾三十萬者,亦僅有一席;甚至像宜、苗、投、雲、竹縣、嘉縣等人口在四十至五十萬者,恐怕也只能分配到一席。否則,其他人口在百萬以上的縣市,所能分配的席位將相對不足。

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各立委當選的民意基礎落差太大;這是立委減半、區域直選名額太少,又必須按行政區分配所致。解決之道,除了重新劃分行政區之外,別無他法。因為,「各縣市至少一席」的規定既告入憲,即無跨縣市合併選舉區的餘地;只能回頭調整行政區,來配合選舉區。

然而,選舉區重劃必對政治生態產生嚴重衝擊,若再加上行政區的調整亦同時進行,勢將治絲益棼。例如,即使將金馬澎三縣合併為一縣,人口數還是不足,則是否還能與其他縣市合併?地方上又願不願意合併?在在皆屬難題。反之,若放棄行政區調整,按現狀劃分選區,則前述人口少的縣市,選立委在實際上就等於選出另一個縣市長;其在國會生態是否造成更嚴重的地方化問題,以及在地方政治上對縣市長互動及政黨對立等因素亦將造成影響,其利弊均有待觀察。

相對而言,人口較多的大縣市,問題也不單純。例如,台北市縣都有特定的政治生態分佈,若依其既有生態劃分單一選區,則恐怕某些區域會「恆藍」,某些區域則「永綠」,這應當不是健康的政治生態。

進一步說,若依行政區之現狀來採行新的選制,則任一政黨在其勢力較弱的縣市,原在過去多席位選制之下可能出線的機會如今將全部喪失;反之,在其勢力強的縣市,則將全面勝利。倘若在選區劃分時又遷就此種社會現實,將個別政黨勢力強弱分明的社區硬行劃成所謂的「蠑螈選區」,尤將不利於民主生態。若就總體呈現而言,這種作法亦極可能造成「北藍南綠」的固定化;此一趨勢是否造成台灣南北差異之深化,亦值得憂慮。

再談「兩票制」的可能影響。由於一區只選一人,多數選民為避免浪費選票,或出自策略性投票的考慮,必然會傾向將區域立委的票投給該區藍綠陣營的最大政黨(例如民進黨);但倘若選民有較強的其他政黨偏好,而又不得不投給該區藍或綠的最強政黨候選人,則其最有可能的平衡辦法,就是將第二票(即政黨票)投給他所偏好的另一小黨(例如台聯)。如此一來,可能的發展情形將是:國會有兩大黨,且其立委多來自區域直選;國會小黨的席位則多出自不分區。倘係如此,直選立委可能更貼近地方利益,但不分區立委則必屬意識形態色彩強烈者;國會裡最可能出現的場景將是小黨立委以大動作凸顯立場,大黨立委則閉門談判,交換利益,並強行表決。因而,未來國人恐怕還是會看到天天吵鬧的立法院;而這卻是「立委減半」加上「日式單一選區兩票制」很可能造成的後果。

新制通過之後,票票等值原則如何維護以及行政區調整如何配合,均為難題;而大黨小黨互動關係的變化及因而產生的新國會生態,亦未必樂觀。這皆是此次修憲成敗必將面臨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X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