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政院長劉兆玄為回應各界對行政團隊有關莫拉克風災搶救不力的指責,於本周一向馬英九總統請辭獲准,具體展現責任政治的風骨。而劉內閣在明天總辭後,將由臨危授命的吳敦義接起閣揆的棒子。連日來,準閣揆固然已經密集展開新閣人事布局的諮商和徵詢工作,但由於此次的內閣人事更迭,並不像日本緣於政黨輪替,倒是比較類似韓國李明博政府的期中換將,因此各界關注的焦點,也不應該僅止於內閣部會更換了那些首長,而應聚焦於新內閣究將帶來怎樣的新氣象,以及能否帶動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新的執政團隊要展現這樣的新貌,其實不妨檢視劉內閣一年三個半月的運作,從中查探不足,則自然不難找出一條生路。

  首先,劉內閣施政最被詬病的,就是對於民意的回應似乎總是慢了半拍。分析這個現象的形成,有相當部份緣於我們今天所處的,其實是快速變化的時代。劉內閣的主要組成份子,多是八年前國民黨還在執政時期的基幹,正因為有過去執政的經驗,因此去年重新執政之初,新閣也曾自信滿滿,誇言一切都已準備好了。但是他們輕忽了這八年來台灣的主客觀情境已經起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一味沿襲過去的經驗,反而顯得左支右絀,甚至是格格不入。從而,新的吳內閣如果不能體察這種變的現實和性質,施政步調還是慢半拍,那麼即使全部換上新人,也難保不會重蹈覆轍。

  劉內閣被詬病民意回應能力不足的另一個罩門,則相當程度與內閣首長大多數是知識菁英,但卻缺乏民主選舉的洗煉和實際從政的歷練有關。為了彌補這樣的闕失,馬總統這次特別找了有選舉經驗也有實際從政歷練的吳敦義和
朱立倫分別擔任正副閣揆。這樣的補強誠然必要,但內閣各部會是否也要比照,找有選戰經驗、民意基礎者出任?我們認為真這樣做反而有點矯枉過正,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區別內閣部會的不同屬性,與一般大眾利益較直接關聯者,不妨優先委任具民意基礎者出任,但是如果部會性質較為專業者,則還是需要借重專業人士。不過,即便如此,也非意謂這些專業部會就可以躲在專業的象牙塔裡,而無法回應民意的期求。因此,我們建議準閣揆在布局內閣人事時,不要僅只著眼於首長,至少應該把政務副首長的人選一併列入考量,也就是說如果首長由專業人士擔任,則政務副首長應遴選有民意基礎或至少有實際行政歷練者擔任,如此相輔相成,自可彌補民意落差的現象。

  談到這裡,其實也還有一個被忽視的課題,就是關於政府部會領導人才如何培訓歷練的問題。以現狀來看,這些人才的出處主要來自三方面而各有所失:其一由具選舉經驗者轉任,其缺失往往在於容易為民粹所左右以及缺乏全盤視野;其二由技術官僚升遷,其缺失在於對民意的反應慢半拍;其三由學界徵召從政,其缺失除了對民間疾苦較為隔閡外,對實務也往往需要一段摸索期。而不論人才出自何處,共同的缺失則是歷練不足,無法回應各式各樣的挑戰與考驗。要矯正這樣的缺失,今後政府首長除了不宜出現走馬燈式的更迭之外,當政者更應有計畫的培訓,給予相當的歷練機會,國家也才不會有人才難覓之嘆!

  最後,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執政團隊一定要展現出行政一體的新氣象。這其中的意涵,既包括了各部會的橫向溝通連繫必須加強,不容許出現各自為政的亂象;同時也包括了內閣成員,甚至即使是所謂的獨立機關,都應該要有行政一體的高度共識,而不是各立山頭。畢竟個別部會的成敗,最後的帳都要算到院長甚至總統的頭上。要不然劉揆又何必為了救災的問題一肩扛起全部的責任,而馬總統的聲望又為什麼會直直落。因此,懲前毖後,我們尤其要寄語準閣揆吳敦義,一定要讓新閣展現行政一體的新氣象;閣揆要扮演的,就是領導各部會施政的積極角色,而不是畏葸怕事,或消極地放任各部會自行其是。新閣的組成,其實就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自然只有團結一致,才可能回應紛至沓來的各種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X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