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
《新憲解讀》系列之三
日制並立式:理論上不叫好 實務上不叫座

社論


許多人搞不清楚什麼是「德制聯立式」與「日制並立式」,本文願略作闡論。
修憲案所採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和德國在二戰後首採,而後被不少新興民主國家繼受的兩票制,形同實不同,而比較像日本眾議院在一九九六年採行的選制。為便於區分,國內學者把德式的兩票制稱為「聯立式」,日本模式的稱為「並立式」。研究選制的學者對於「並立制」幾乎無一認同,國際上也迄無任何國家跟進,可謂不叫好亦不叫座。民國八十五年底的國發會,最後達成的共識也是聯立式的兩票制,誰知道經去年夏天密室協商,突然轉變為並立式。且讓我們來看看並立式的問題:

兩票制的精義,是在保留政黨比例代表制的所有優點,但藉增加選人的一票,以降低政黨過度把持的缺點。所以聯立式的兩票制,基本上仍然是「全部」比例代表制,也就是以政黨所得的票數來分配總席次,但人民從各選區選出來的人,可以優先取得各政黨分配到的席次。此制使比例代表制的優點不會因此減少,但人民認同的政治菁英,仍有出頭的機會,不需過於仰賴其黨中央的鼻息。英國很多學者也認為這是遠比多數決要合理的制度,只因英國兩大黨不放手而無可奈何,同採英制的紐西蘭就在十年前毅然改採德制,解決了毛利族參政的問題,政局立刻穩定下來。

由此反觀我們從日本移植的並立制,就會發現:第一,使比例代表制充分回應多元利益、多元價值的優點大打折扣,因為兩票各自計算,且以政黨比例分配的席次還不到總額的三分之一。第二,比例代表制確認「多數黨」的優點也不見了。人民經由選黨的票,原在表現對重大政策整體的認同,由政策得到多數支持的政黨來執政,一方面落實多數決的精神,可使政局穩定,另一方面也可迫使政黨端出好的政策,作實質的政策競爭,不致以作秀為尚。但是,並立式的兩票制,可能使人民選擇的「多數黨」,加在一起只佔少數席次,反而使得怎樣組成政府都會有某種少數執政的問題,徒增亂源,政黨仍舊規避政策競爭。第三,多數立委還是靠自己的實力取得席次,區域立委和政黨立委涇渭分明,政黨對立委的約束力反而比現在減弱,經由比例代表強化國會效率、斷絕黑金的目的,更難達成。換言之,並立式的兩票制把比例選舉的精神限縮到有限的名額,恐怕反而比現制更難反映政治生態。

或許,單一選區比較明顯的優點是確實會使「三寶型」立委較難生存,比起現制立委的問政風格應該會比較溫和有度;但如果進而推論藍綠間的極化對立也會降低,恐怕就太樂觀了。替代三寶的可能是溫和但堅定的意識形態對立,比起原來還可以緩解緊張的光譜層次,或至少轉移焦點的嬉笑怒罵,這種堅定對立對於國政的推動只怕更為不利。

剩下比較明顯的優點,就是在「一區多席」的現制下只能投一張票,往往有實力者反而成了棄保效應的犧牲品,同一選區當選者從十幾萬票到三四萬票不等,票值扭曲太大。但並立式兩票制,也只有比例代表部分可以確保票值的公平,更多名額的區域代表採小選區多數決,類似英國,對小黨候選人支持者的選票更會產生結構性的扭曲,如果選區又不能公平的劃分,選區間的票值甚至有可能達到幾倍的差距,幾乎一定會引起違憲的爭議。

總之,我們認為,現行立委選制確實有諸多缺點,在民主國家中本來就十分罕見,日本已捨棄,韓國亦已棄之,如今已是僅實行於我國的「世界孤本」。但現制的問題就在沒有理論、而只是遷就現實拼湊出來的東西,既然要改,就應該選擇有理論,也有經驗支持的好制度,而不是用另一個遷就現實拼湊出來的東西取而代之。新制看似可能改善舊制的若干問題,但這種拼湊出來的制度亦反而製造出一些更嚴重的新問題;因此可能使那一點點改善全抵銷了恐怕都不夠,更要賠上一次修憲的「機會成本」。十年搞了六次,人民還有多少耐心,讓政客們作這些無謂的憲法實驗?




【2005-05-27/聯合報/A2版/焦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X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